中医说“小儿百病,积食为先”,小儿脏腑娇嫩,禀赋不足,脾胃较弱,若饮食不节、喂养失当,易致乳食停滞胃肠,久而化热、生痰,引发腹胀、厌食、便秘等一系列症状,甚至有可能影响生长发育。

一、什么是小儿积食?
积食,中医称为“积滞”或“食积”,是指小儿乳食过量,损伤脾胃,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。此病多发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,主要症状有食欲不振、腹胀腹痛、大便秘结或酸臭、夜卧不宁等。
当孩子出现其中一种或多种症状,家长就需要认真观察,以便进一步判断是否是积食造成的。

二、小儿积食的危害
1.食咳:脾为生痰之源,肺为贮痰之器。积食过久,脾胃虚弱,日久生痰,导致咳嗽不止。
2.积热:食物滞留在中焦脾胃,日久积滞化热,热蒸于内则发热。
3.盗汗:食滞肠胃,郁久化热,热迫津液外泄而为汗。小儿为纯阳之体,夜寐则阳入于阴,加之积热内蕴,故小儿夜间睡觉多汗,称为盗汗。
4.体虚:积食易伤脾胃,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。积食日久,导致小孩气血亏虚,影响小孩生长发育。
5.打鼾:积食易生内热、痰浊,痰热上蒸咽喉,阻塞气道,导致小孩晚上睡觉打鼾、张口呼吸,影响孩子晚上睡觉的呼吸,从而影响脑部发育。
三、积食的中医外治法
1.小儿推拿—补脾经
定位:脾经在拇指桡侧缘,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。
方法:旋推100-500次。
功效:健脾胃补气血,增强孩子脾胃的运化功能,有效改善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腹泻、面黄肌瘦等问题。

2.小儿推拿—清胃经
定位:胃经在手掌掌面,大鱼际的桡侧缘,从腕横纹到拇指根部。
方法:用食指和中指从腕横纹向拇指根部推,100-500次。
功效:清胃、降逆、通腑。

3.小儿推拿—揉板门
定位:手掌大鱼际平面,或手掌大鱼际平面中点。
方法:揉法或运法每次1-3分钟。
功效:健脾和胃,消食化滞。

4.小儿推拿—顺运内八卦
定位:内八卦位于手掌面,以掌心为圆心,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/3处为半径,做圆内八卦。
方法:顺运1-3分钟。
功效:理气宽胸,止咳平喘,消食化积,镇静安神。

5.小儿推拿—清大肠
定位:大肠穴位于食指桡侧缘
方法:用食指和中指从虎口向指尖方向推,200-500次。
功效:调理肠道,清热利湿通便

6.小儿推拿—顺时针摩腹
定位:整个腹部。
方法:以肚脐为中心,一般操作3-5分钟。
功效:调理肠道,健脾和胃,理气消食。

7.小儿推拿—捏脊
定位:后背正中,整个脊柱,从大椎至长强成一条直线。
方法:沿脊柱两侧向上至大椎穴两旁,连续捏拿脊柱部皮肤,并自下而上推移3-9遍。
功能:调阴阳,理气血,和脏腑,扶正祛邪,促进生长发育。

如果积食较为严重或反复发作,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,在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检查或使用药物治疗缓解积食。